一、名義及化學成分
Ti70鈦板(國內牌號TA23)是中國自主研發的近α型中強耐蝕鈦合金,名義成分為Ti-2.5Al-2Zr-1Fe,通過添加低成本Fe元素替代部分貴金屬,在保證耐蝕性的同時顯著降低材料成本。其典型化學成分(質量分數)為:Al2.2-2.8%,Zr1.8-2.2%,Fe0.8-1.2%,其余為鈦基體。該合金嚴格遵循GB/T3621-2022《鈦及鈦合金板材》標準,雜質元素控制(Fe≤0.3%,O≤0.18%)優于TA5合金,確保其在海洋環境中的長期穩定性。
二、物理性能
參數 | 指標 | 應用意義 |
密度 | 4.51g/cm3 | 較鋼減重55%,適合海洋裝備輕量化 |
熔點 | 1660℃ | 高溫穩定性適用于海底高溫工況 |
熱導率 | 16.95W/(m·K) | 優于TA5合金,降低熱應力風險 |
線膨脹系數 | 8.6×10??/℃(20-100℃) | 減少溫度變化引起的變形 |
彈性模量 | 105GPa | 抗變形能力優于TA10合金 |
三、機械性能
參數 | 指標 | 測試標準 |
抗拉強度 | ≥700MPa(退火態) | GB/T228.1-2021 |
屈服強度 | ≥560MPa(退火態) | GB/T228.1-2021 |
延伸率 | ≥18% | GB/T228.1-2021 |
沖擊功 | ≥32J(-40℃) | GB/T229-2007 |
疲勞極限 | ≥350MPa(10?次循環) | GB/T3075-2008 |
四、耐腐蝕性能
Ti70鈦板在海洋環境中表現優異:
海水腐蝕速率:全浸試驗(3.5%NaCl溶液)中腐蝕速率≤0.001mm/a,優于TC4合金。
抗點蝕能力:在Cl?濃度35,000ppm的海水中,點蝕電位≥+0.8V(SCE),抗縫隙腐蝕性能優于TA10合金。
應力腐蝕敏感性:在pH3-11的模擬海水中,應力腐蝕閾值≥75%屈服強度,顯著優于不銹鋼。
典型案例:某型護衛艦海水淡化裝置采用Ti70鈦板制造,在Cl?濃度20,000ppm的環境中服役8年,腐蝕量不足0.03mm,維護周期延長至6年。
五、國際牌號對應
中國 | 俄羅斯 | 應用場景 |
GB/T3621TA23 | TA16 | 船舶導流罩、聲納裝置 |
GJB2744ATi70 | ЛT3-B | 軍用艦船耐壓殼體 |
六、加工注意事項
鍛造工藝:
β相區鍛造:加熱至850-900℃,采用液壓機進行多向鍛造,總變形量≥60%,細化晶粒并消除原始β晶界。
終鍛溫度:≥750℃,避免低溫鍛造導致裂紋。
切削加工:
采用硬質合金刀具,切削速度≤60m/min(僅為TC4的60%),進給量≤0.15mm/r,需使用高壓冷卻液(壓力≥20MPa)防止刀具磨損。
避免使用含硫切削液,防止氫脆風險。
焊接工藝:
TIG焊:采用高純氬氣(≥99.999%)保護,焊接電流120-150A,層間溫度≤150℃,焊縫深寬比≥2:1。
焊縫檢測:采用超聲波探傷(GB/T11345-2022),缺陷當量≤φ0.8mm,符合GB/T3621-2022標準。
七、常見產品規格
類型 | 尺寸范圍 | 典型應用 |
板材 | 厚度4-50mm,寬度1000-2500mm | 船舶導流罩、海底管道 |
卷板 | 厚度0.8-4mm,寬度1000-1500mm | 海水換熱器管束、LNG儲罐內襯 |
帶材 | 厚度0.3-0.8mm,寬度500-1000mm | 海洋傳感器封裝、柔性管路 |
八、制造工藝與工藝流程
(一)熔煉與鍛造
真空自耗電弧爐熔煉:海綿鈦經3次熔煉,鑄錠純度達99.9%以上,直徑≤680mm。
β相區鍛造:加熱至850-900℃,采用16MN快鍛機進行多火次鐓拔,總變形量≥70%,細化晶粒至ASTM8級以上。
(二)軋制與熱處理
熱軋工藝:板坯在α+β兩相區(800-850℃)軋制,終軋溫度≥700℃,厚度控制精度±0.1mm。
冷軋工藝:冷軋變形量30-50%,成品退火溫度580-620℃,保溫1-2小時,獲得均勻的α+β雙態組織。
九、執行標準
標準類型 | 標準編號 | 適用范圍 |
中國國標 | GB/T3621-2022 | 鈦及鈦合金板材通用要求 |
中國軍標 | GJB2744A-2018 | 軍用艦船鈦合金板材 |
國際標準 | ISO5832-11:2023 | 外科植入物用鈦合金鍛件 |
十、核心應用領域與突破案例
(一)船舶與海洋工程
案例1:某型驅逐艦聲納導流罩采用Ti70鈦板制造,透聲性能較傳統鋼質結構提升40%,在南海海域服役5年無腐蝕開裂。
案例2:中國“奮斗者號”深潛器浮力調節系統管路選用Ti70鈦板,在10909米深海環境下保持結構穩定性,焊縫探傷合格率100%。
(二)海洋能源裝備
案例:荔灣3-1氣田采油樹采用Ti70鈦板制造,在硫化氫(H?S)濃度1000ppm的工況下,使用壽命較不銹鋼延長10倍,維護成本降低70%。
十一、先進制造工藝進展
超塑成型技術: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采用超塑成型技術制備Ti70鈦板,成型精度達±0.1mm,已應用于某型潛艇耐壓殼體原型件。
表面納米化處理:超聲噴丸技術使Ti70鈦板表層晶粒細化至50nm,疲勞強度提升20%,已在某型護衛艦推進軸中試用。
電子束焊接技術:采用真空電子束焊接(加速電壓150kV,束流30mA),焊縫深寬比≥3:1,焊接變形量≤0.5mm/m,已應用于LNG儲罐制造。
十二、國內外產業化對比
維度 | 中國現狀 | 國際水平 | 差距分析 |
熔煉技術 | 穩定生產φ680mm鑄錠,純度99.9% | 俄羅斯實現φ800mm鑄錠量產,純度99.95% | 大錠型制備技術待突破 |
板材尺寸 | 最大寬度2500mm,厚度50mm | 歐洲生產寬度3000mm,厚度100mm | 寬幅厚板制造能力不足 |
加工效率 | 軋制成材率65-70% | 日本達75-80% | 軋制模型優化空間大 |
十三、與其他鈦板的區別
合金牌號 | 典型成分 | 核心優勢 | 船舶應用場景 | 執行標準 | 加工工藝 |
Ti70 | Ti-2.5Al-2Zr-1Fe | 耐海水腐蝕、低成本 | 導流罩、海水管路 | GB/T3621-2022 | β相區鍛造+冷軋退火 |
Ti31 | Ti-3Al-1Mo-1V | 中強耐蝕、焊接性好 | 船體結構、海水管道 | GB/T3621-2022 | α+β兩相區鍛造 |
Ti80 | Ti-6Al-3Nb-2Zr-1Mo | 高強耐壓、抗爆抗沖擊 | 潛艇耐壓殼體、艦船裝甲 | GJB2744A-2018 | β相區鍛造+時效處理 |
Ti75 | Ti-3Al-2Mo-2Zr | 深海耐壓(6000米) | 深潛器殼體、深海閥門 | GB/T3621-2022 | 近α區鍛造 |
Ti60 | Ti-6Al-2Sn-4Zr-2Mo | 高溫強度優異(≤600℃) | 發動機壓氣機盤 | GB/T2965-2023 | 近α區鍛造 |
十四、技術挑戰與前沿攻關
(一)技術挑戰
大尺寸板材制造:國內Ti70鈦板最大寬度2500mm,而海洋平臺需3000mm以上寬幅板材,需突破軋制力分配與板形控制技術。
焊接變形控制:大厚度板材焊接后變形量可達4mm/m,需開發自適應矯正技術(如激光熱應力消除)。
成本控制:Ti70鈦板成本較TA5合金高20%,需通過復合熔煉工藝(如電子束冷床爐熔煉)降低雜質含量并提升成材率。
(二)前沿攻關
稀土微合金化:添加0.05%La或Ce,改善焊接熱影響區韌性,減少裂紋敏感性,已在某型護衛艦焊接中試用。
智能化生產:引入AI視覺檢測系統,實時監控軋制過程,厚度公差控制精度提升至±0.05mm,已在某企業試點。
綠色制造工藝:推廣電子束熔煉替代傳統VAR工藝,能耗降低30%,已在某鈦業公司示范線運行。
十五、趨勢展望
極地海洋工程:針對北極冰區船舶,優化Ti70鈦板低溫韌性(-50℃沖擊功≥50J),已應用于某破冰船推進軸。
新能源領域拓展:將Ti70鈦板的抗沖擊技術遷移至新能源汽車電池包框架,減重30%且抗碰撞性能提升50%。
智能化集成:開發結構健康監測系統,通過植入光纖傳感器實時監測Ti70鈦板腐蝕狀態,預警壽命,已在某型無人機起落架中試用。
跨材料復合應用:Ti70鈦板與碳纖維復合材料結合,用于深海立管制造,強度提升40%,重量降低35%。
總結
Ti70鈦板憑借“耐蝕-高強-低成本”的綜合優勢,在海洋能源與船舶工程領域占據重要地位。隨著大尺寸板材制造技術突破(如電子束熔煉、超塑成型)和智能化生產的推進,其應用場景將從傳統結構件向極地裝備、新能源等領域延伸。未來需重點攻關寬幅板材軋制、焊接變形控制及成本優化技術,同時推動綠色制造與軍民融合,進一步釋放Ti70鈦板的產業價值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寶雞市利泰有色金屬有限公司
地址:寶雞市寶鈦路中段高架橋下東南側
電話:0917 - 3388692
手機:13809177611,13809174611 ,15191732211 ,15829405144
bjliti.cn
利泰金屬手機網